科爾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蒙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體中的一個重要區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韻和特色。作為蒙古族文化瑰寶中的奇葩和重要組成部分,科爾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尤顯必要及任重道遠。 蒙古民族自古以來被譽為“馬背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生產生活和軍事活動中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馬具是人與馬之間關系最為重要的部分,而馬具制作技術伴隨著“馬背民族”自遠古走到了今天,清末科爾沁左翼后旗王爺僧格林沁帶領蒙古騎兵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時使用的馬鞍具大多是出自本地馬具制作手工藝人之手。


馬具制作的傳承大致有兩種途徑,一是以父子師徒形式代代傳承,比如“嘎拉達尺”馬鞍制作工藝已傳至第五代。另一種是建國以后建立的馬具制作廠,通過大量的生產,培養了一批馬具制作手工藝人。一、“嘎拉達尺”馬鞍第一代傳人門德;第二代傳人阿拉坦敖其爾;第三代傳人農乃扎布;第四代傳人海河;第五代傳人德喜。二、“哈根朝海”馬鞍第一代傳人敖力布;第二代傳人陶克圖白乙拉、娜拉等。三、建國后各時期的馬……【全文】

馬具的產生在北方草原文明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的使用伴隨著蒙古人的生產生活從遠古走到今天,凝聚著古代先民的聰明和智慧,有其重要的歷史價值。馬具的制作工藝集木工、刺繡、金屬、皮件、鬃毛等工藝為一體,是蒙古族人審美意識、審美觀念的集中體現,展示著明顯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全文】
關于中國通遼網 | 網站介紹 | 網站郵箱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法 |
版權聲明 網站備案:蒙ICP備 10200198號 蒙網警1523010233號 通遼日報社 / 通遼網絡傳媒中心版權所有